DevOpsDays 2019

DevOpsDays 擔任的角色

這次有幸擔任 DevOpsDays 的志工,之前在 DevOps Meetup 都是當收門票的志工居多,只有一次擔任主辦人,但工作都蠻簡單的,真的只要有心大家都可以擔任志工(接班人)喔!歡迎大家加入 DevOps 來擔任志工。

而這次的大型活動我選擇了錄影志工,基本上像是攝影器材和架設都有另外一位志工都處理得妥妥的,我們小小錄影志工只有攝影而已,而且操作也不難。是不是聽到這邊也心動了呢?快來加入 DevOps 志工群吧!

DevOpsDays Day 1

DevOpsDays 有個特別的傳統就是 Open Space ,在同一個時間裡會有 8 個議題在不同的角落交流著,你想要聽哪一個議題都可以隨意移動雙腳去聽。而想出議題的召集人除了自己要開場之外,一定要讓所有人盡量都有發言機會,並且把大家討論的內容記錄到白紙上(當然也可以另外專門找人做會議記錄)。

Open Space 有四大原則:

  • 出席的人都是最適當的(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)
  • 不管何時開始都是最適當的時間(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)
  • 不管發生什麼,都是當時只能發生的事(Whatever happe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)
  • 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(When it’s over,it’s over)

我參加了兩個議程,一個是 “CICD” 和一個我自己提議的 “DevOps 文化推動中如何卸下跨部門的心房”

CICD

CICD 這場的召集人希望可以把一個 commit 推到 repository 後更快的到 production ,這中間要怎麼串才可以又快又穩定,只能說這真的要看蠻多面向的,自動化或人工測試、技術資源的多寡、git strategy 、DB migrate 要怎麼做、專案數量或不責怪的團隊文化等等。當然一開始先求有再求好, test code coverage 不求高(畢竟百分比高不代表是好的 test ),Jenkinsfile 先不用寫得太複雜,先減少人工需要一直重複的事情,之後看情況加上更多的測試、 Security Scan 或多專案可以共用等等。

DevOps 文化推動中如何卸下跨部門的心房

另外一個議題我算是蠻生疏的,即使修過管理學也很難在真實的生活中有勇氣運用上,尤其組織從 start-up 到大型企業要怎麼降低不透明的問題,甚至也要有一個可以接納透明的組織文化,透明到許多事情都可以在公司的內部系統裡找到文字的紀錄,這些跨部門之間也是可以閱讀的。

當然這些都還不夠,畢竟剛剛不過是公事公辦的手法而已,心房要能夠卸下必須要能夠互相能夠信任,信任彼此都可以達成企業的目標,但有時每個部門看的角度不太一樣,不同部門認為的企業目標可能會有點不同,所以必須要釐清什麼才是企業真正核心的目標才行。

DevOpsDays Day 2

第二天花比較多的時間在跟認識的人聊聊天,再加上我原本錄影的職位被另外一個熱心的志工佔去了(原本有填排班表),跟天瓏書局的小老闆或 AWS Marketing 聊聊天,也跑到各個攤位看看。這次比較令我驚訝的是有 GitLab 的台灣代理商,他的 WebCam Cover 贈品真的讓人愛不釋手,可惜有點太大會導致 13 吋的 Macbook pro 蓋不太起來。

今天聽的議程不多,聽了 Ansible 自動化導入、IaC 和運用 AI 進行效能測試,每場議程都收穫良多。

Ansible 這場讓我瞭解到這個工具的導入是跟組織本身息息相關的,從最一開始的導入到最後的放手給厲害的人寫,並且說這個旅程的導入真的很難,但是值得。

IaC 這場蠻好笑的,因為有了更新更好用的工具,所以 PPT 上特別說 Ansible 已經過時了。之前就有聽過這講師講過 IaC 的議題,只是每次演講多會再多加一些東西,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系統越來越完善,也越來越安全。

而最後的運用 AI 進行效能測試這個議程對我而言真的是蠻難的,能夠理解是用 AI 輔助偵測效能的狀況,但是實際要做起來光是用想的就很不容易,像是變化要多少才是需要工程師去注意的?在某個活動下有大量的流量,我們要怎麼知道只是單純大流量造成的 loading ,還是因為大流量造成了 bug 而導致效能不合理的飆升呢?

DevOpsDays Day 3

今天也是預計要做錄影小志工,但基本上我負責的 Room ABC 其實只要一位志工就足夠了,所以我下午就跑去參加 AWS Service Mesh Workshop 了,這場 Workshop 內容十分扎實,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大家概觀 Istio ,甚至還有跟其他工具做比較,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搭配視覺化的 UI 讓學員知道實驗究竟有沒有符合預期。上完課程的心得是,Istio 真的是一個坑,目前我們公司的階段是正在導入 Kubernetes ,有想過一鼓作氣就導入 Istio ,但又怕這個導入的過程的坑越來越大。

After Party

最後結束時,一起跟來自日本的 DevOps 社群一起去饒河夜市逛街,他們這群真的很外向,英文程度也不錯(口音基本上還是有),另外還有來自澳洲最大的電信商 Telstra 的 Agile 教練。不過,在逛街的時候會忘記他們都是大大的身份,跟普通朋友一樣吃喝玩樂(甚至還跑去玩夾娃娃機和玩麻將 bingo),總而言之是個美好的夜晚。
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